江都区周明龙名师工作室开展爱国主义主题跨学科融合教学观摩及研讨活动
来源: 江苏省江都中学   发布日期: 2023-12-11  访问量:598

探索学科融合厚植爱国情怀|江都区周明龙名师工作室开展爱国主义主题跨学科融合教学观摩及研讨活动

为了纪念一二·爱国运动,缅怀革命先烈,厚植爱国情怀,探索学科融合,发挥育德价值,128日,周明龙名师工作室成员、江都区乡村中学历史、思政骨干教师培育站成员齐聚江都中学,开展了一次有高度、有深度、更有温度的爱国主义主题跨学科融合教学观摩及研讨活动。

融合课程展新意、徳育智育同进深

第一项议程是政史地融合课展示。仙城中学历史教师管威、江都区第三中学地理教师袁姣姣和江都中学政治教师童彤为同学们联袂呈现了一节《忆往昔一二九精神话今朝奋进征程》融合课。

管威老师带来融合课程第一篇章:铭记历史、勿忘国耻。管老师通过视频导入和亲历者的回忆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表达感受,回顾知识,从而梳理一二·爱国运动发生的背景及其意义,展现了青年学生的爱国力量。紧接着袁姣姣老师带来融合课程第二篇章:守护中华、共建家园。以一二·运动华北危急的背景出发,引导学生结合地图,从位置、地形、资源、自然灾害等角度来认识中国地大物博、领土神圣和举世瞩目的特点。最后童彤老师带来融合课程的第三篇章:时代向前、吾辈向上。童彤老师沿着“一二·九”运动的主线带领学生展望未来,以小组交流的形式充分引导学生来认识中国梦的本质、中国梦与人民梦的辩证关系,在知识学习的过程中激发爱国情怀,让同学们意识到乘风追梦,每一步都与祖国同行。

专家评课促成长、融合育人现新机

第二项议程是专家评课。邵伯中学夏志军副校长充分肯定了融合课程的创新,历史课程注重历史文献分析能力的培养、地理课程注重地理学科素养的提升,而政治学科更注重论证探究能力的养成,融合课程在体现各学科要求的基础上,共同达到了厚植学生爱国情怀的目标。扬州市特级教师李鑫林老师从教学设计出发对于融合课程和日常教学提出要求。他认为课程设计应从情境入手抛出问题从而解决问题。情境的设计要贴切,问题的抛出要有效,问题的解决要合理,要培养学生在情境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要在教授学生知识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思想和思维。扬州市学科带头人钱秋燕老师则具体从如何更好地优化本节融合课程的教学设计出发,指出课程的设计可以结合时政热点,用当前巴以冲突,加沙现状来使学生沉浸到百年前中国战争时期的情境中,引导学生认识当前不是和平的世界,只是因为我们出生在一个和平的国家,从而更地好契合主题,激发学生爱国情怀。三位点评专家肯定了融合课的创新与价值,也精准指出授课老师存在的不足,有效促进了老师们的反思与成长,也进一步激发了融合课程强大的活力。

名师研训指方向、融合育人明道路

第三项议程是周明龙校长开设讲座《“四新”背景下的中学课堂教学改革》。名师工作室领衔人、江苏省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周明龙校长,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面对当前日常教育工作的开展和今后融合课程的创新作出指导与要求。他指出就宏观层面而言,教育进入新时代,我们需要进一步履行好教育工作者的责任担当,要落实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进五育并举融合育人,实现育人方式的转变;就中观层面而言,新课标、新课程、新高考以及新教材,即四新背景下要做好相应的教育教学研究;就微观层面而言,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要重视情境的实效创设,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有效实现。同时,结合本节融合课进行分析,引导教师要做到站在高处,想在深处,做到实处,为打造高效课堂,提升育人质量提供了根本遵循。

分科研讨谋发展、有效教学终始成

第四项议程是政史地学科进行分组研讨。政史地三门学科教师在融合课程展示与学习的基础上,就如何开展教学研究,打造高效课堂,提升育人质量这个问题进行了分组研讨。

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离不开课题研究,地理学科在集中听课评课后,由区中学地理教研员丁晔主持开展了题为《教育科研课题的申报与研究》的集中研讨。深化试题研究,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历史学科在分组讨论环节中,区中学历史教研员龚磊老师作了关于《历史试题讲评的一般范式》的专题讲座。政治学科研讨活动由扬州市特级教师、区中学思政课教研员丁玲老师主持,她认为推动思政课守正创新,既要具有思想高度,又要关切教学实际。对于如何促进有效教学、提升育人质量,周霞、张媛媛和钱秋燕三位老师都给出了自己的精彩观点。

通过

    本次爱国主义主题跨学科融合教学观摩及研讨活动,使学生充分理解了作为新时代青年,一定要铭记历史,要继承和发扬 一二 · 运动的爱国主义精神,要传扬民族精神,勇承青春担当。同时,政史地学科融合育人的探索与尝试,为教师们提供了好平台和高起点,为进一步优化教育教学工作、提升教师队伍育人能力赋予了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