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江苏省江都中学 发布日期: 2020-06-07 访问量:219 |
“淮左名都”考古社新社员游学古镇邵伯
6月6日上午,虽只是初夏,烈日却已洒下巨大的热情。同样热情高涨的还有“淮左名都”考古社新社员,因为他们将踏上新冠疫情之后的首次研学之旅。
师生一行60余人分乘两辆大巴在季娴副校长亲自带领下来到古镇邵伯。此行得到了邵伯高级中学李洪兵校长的关心,他为师生们请来了专业讲解员——江都区文旅园运营管理局局长、邵伯镇成人教育中心校长、镇政府宣传科丁云峰科长。
我们的故事就从铁牛湾“九牛二虎一只鸡”的镇水神器开始了。作为最权威的讲解员,丁科长的讲解如数家珍、娓娓道来,这些看似没有联系的神兽故事里原来蕴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饱含着人民对美好安定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同学们也是听得兴致盎然。
在铺满荷叶的池塘边安静的朱自清坐像旁,丁科长饱含深情的朗诵,一下子将所有同学们带入到了《荷塘月色》的清新、自然和典雅之中,仿佛情景再现,身临其境,让所有曾经的虚拟想像化为了现实的感触。
听着关于邵伯古堤、“七”字型码头的讲解,小心翼翼穿过古老的滚水坝,再看到现代气息的自动化船闸,同学们纷纷赞叹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也无不感叹在自己的身边居然也保存着如此众多的历史水工遗存,它们见证了家乡曾经的繁盛和今日的辉煌。
斗野亭处那只已有三百多岁的镇水“铁犀”,不但毫无锈迹,而且被后人摸得锃光瓦亮,这似乎正印证着“用起来才是对文物最好的保护”的理念。可以直接接触的文物委实难遇,再加上传说摸铁牛能给人们带来灵性,同学们兴致高涨,纷纷上前表达自己对美好未来的向往。
随后,我们来到邵伯高级中学,一窥“邵中三宝”:石碑、石狮、古银杏的真容,那块已被保护在玻璃罩里的《罗君生祠记》碑,是北宋文学家秦少游所撰,情文并茂。读之,既能发思古之幽情,更是乡土教育、陶冶情操的绝妙教材。
虽是一路匆匆,行程短暂,但是孩子们了解了大运河的发展、文化遗产的保护,他们增强了保护生态环境的责任意识,也进一步提高了建设更加美好家园的担当意识,这些或许是课本里学不到的,而这些却又是对孩子未来成长必不可少的营养,同学们一定会受益匪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