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江苏省江都中学 发布日期: 2019-07-02 访问量:388 |
2018-2019年度市级骨干教师读书心得——生物教研组(四)
《给教师的建议》读书笔记
江苏省江都中学 教学骨干 鞠大鹏(1)
【阅读书目】
《给教师的建议》
作者简介:瓦•阿•苏霍姆林斯基(1918-1970),全称瓦西里•亚历山德罗维奇•苏霍姆林斯基,苏联著名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
【书目简介】
《给教师的建议》是苏联B.A.苏霍姆林斯基所著,是本教育经典书,由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年出版。译者根据我国的情况和需要,选择了《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的精华部分,另从苏氏的其他著作里选译了有益于教师开阔眼界、提高水平的精彩条目,作为补充,全书仍有一百条,改称《给教师的建议》。书中每条谈一个问题,既有生动的实际事例,又有精辟的理论分析。文字深入浅出,通顺流畅,具有很强的可读性。
【阅读有感】
“教育者的最重要任务,就是要使儿童,少年和青年形成关于人的美,关于人的思想情感和体验中的高尚神圣东西的观念。我们要使这种观念成为有血有肉的东西-用高尚的道德行为的生动实例来充实它。”这是苏霍姆林斯基在《全面发展的人的培养问题》精彩片段。这段论述是对新修订的新课程三维目标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深刻阐述,情感不仅指学习兴趣、学习责任,更重要的是乐观的生活态度、求实的科学态度、宽容的人生态度。价值观不仅强调个人的价值,更强调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不仅强调科学的价值,更强调科学的价值和人文价值的统一;不仅强调人类价值,更强调人类价值和自然价值的统一,从而使学生内心确立起对真善美的价值追求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读完《苏霍姆林斯基》,我真切的感受到,用32年的教育历程书写的人生日记,无不处处彰显着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忠诚与执着。阅读伟人的巨著如一次灵魂的洗涤之旅和享受一场精神的大餐。高尔基曾说过:“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终身的伴侣,最诚挚的朋友”。通过本次的阅读,让我有一种再出发的追求,回顾自己平凡的教育点滴,对照苏霍姆林斯基的经典教育理论,留给我诸多的思考和照亮了未来的教育生涯。
《读书与做人》读书心得
江苏省江都中学 教学骨干 鞠大鹏(2)
【阅读书目】
《读书与做人》
作者简介:季羡林(1911年~2009年),山东清平(今临清市)人。1930年考入国立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1934年毕业。1935年秋入德国哥廷根大学主修印度学,先后掌握了梵文、巴利文、佛教混合梵文、吐火罗文等古代语言,在德期问,发表论文多篇,获得国际学术界高度评价。1941年获哲学博士学位,1946年回国,任北京大学教授兼东方语言文学系主任。解放后任原职。1956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学部委员。1978年兼任北京大学副校长、中国社会科学院与北京大学合办的南亚研究所所长。1984年,研究所分设,改任北京大学南亚东南亚研究所所长。1978年后还先后担任过中国外国文学学会会长、中国南亚学会会长、中国民族古文学学会名誉会长、中国语言学会会长、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会长等。季羡林先生的主要学术研究领域为古代佛教历史、中亚古代语文、中印文化交流史、比较文学、敦煌学等。在翻译和散文创作上也有相当的成就。其代表作有24卷本《季羡林文集》。主持编纂有《四库全书存目丛书》、《传世藏书》、《神州文化集成》、《东方文化集成》等大型丛书。
【书目简介】
一代宗师季羡林先生,道德高尚,学问渊深,文章深入浅出、朴实动人。《读书与做人》精选了季老对读书、治学生涯,对平生师友的回忆文字,以及探讨做人处世之道的散文、随笔共计六十余篇,反映了季老严谨的治学精神和伟大的人格魅力。
【阅读有感】
季羡林先生谈到他的学习经验时,引用了鲁迅先生的一个笑话,说一个人出钱买了江湖郎中的治臭虫妙方,打开妙方一看,只有两个字:勤捉。先生引用这个笑话就是为了说明他的经验压缩成两个字是勤奋。读到这里,我的内心是惭愧的。我是一名高中生物教师,经常会有学生问我,该怎么学好生物。我也从毫不含糊地回答:多记忆,多去练习,总之越是理解能力差,就越要勤奋。其实,我们都很清楚,不只是生物,无论是学习什么东西,都离不开“勤奋”这两个字。可是如此简单的道理,又有多少人愿意去坚持呢?
读罢季羡林先生的《与做人》一书,感触最深的是《人生的意义与价值》一文。季老先生从批评当代人歪曲的价值观谈起,通过对自己经历的回顾,站在人类发展的高度给出了人生的意义与价值的最终答案——对于“人类发展承上启下、承前启后的责任感”。读罢此句,顿觉季老先生眼中的人生意义与价值与古人所讲的“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有异曲同工之妙。
如果说俄狄浦斯这样一位智勇双全的英雄最终被命运捉弄的结局足以让我们唏嘘不已,心中产生无限的惋惜和同情,那么索福克勒斯或者说帕索里尼的《俄狄浦斯王》中对人类必定自食恶果难逃悲惨命运的暗喻,引发的是我们更为深沉的思考和发自内心的恐惧。
《教育的力量》读书心得
江苏省江都中学 教学骨干 鞠大鹏(3)
【阅读书目】
《教育的力量》
主编简介:李镇西,四川仁寿人,1958年9月生 ,苏州大学教育哲学博士,语文特级教师,曾荣获四川省成都市优秀专家、2000年"全国十杰中小学中青年教师"提名奖。他的教育理念是:“朴素好看关注人性做真教育,幸福至上享受童心当好老师。”
【书目简介】
本书是李镇西、魏书生、高金英、万玮等教育名家及部分优秀教师撰写的一本旨在服务教师、指导教师,帮助教师提高教学艺术的职业素质培养书。这些作者具有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他们紧紧围绕“后进生转化”这一教育中的难点问题,通过大量生动鲜活的实践案例分析、精彩纷呈的教育故事以及深入独到的理性思考和实践心得,为广大同行献上了一份可供借鉴的行为指导,同时也充分展示了“教育的力量”。
【阅读有感】
正如李镇西所说:“转化后进生的前提是教师本人的转化,即教师要转变自己的心态,用一种儿童的眼光去看待后进生。”站在后进生的角度来想想,他们也确实不容易,他们每天来学校听一些他们听不懂的课,承受着师长的批评,然而还要坚持不懈地完成多年学业。书中的各位名家和优秀教师也介绍了许多转化后进生的方法要点,将这些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相结合,再契合恰当的教育时机,教师利用教育智慧,便会创造教育奇迹。正如杨富志老师的《从教育契机到教育奇迹》一文中说道:“后进生的转化不是靠一厢情愿地蛮干,而是靠艺术化的教育智慧。而这教育智慧往往蕴藏在教育契机中,一个有智慧的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要善于发现并抓住那些不期而遇的教育契机。”
“教育无痕,用心良苦,用情至深。”作为教师我们能做的就是尽职尽责地教育好那群可爱的孩子们,期待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批判性思维原理与方法》 读书心得
江苏省江都中学 教学能手 孙广法(1)
【阅读书目】
《批判性思维原理与方法》
作者:[加]董毓
【书目简介】
你希望进行真正的独立思考吗?你希望能探索真知、合理决策吗?批判性思维将使你走向理性、客观和明智。作者董毓在《批判性思维原理和方法:走向新的认知和实践》一书中系统地论述批判性思维的原则、方法和途径。它具体地向你介绍怎样进行分析的思考、清晰的思考、真实的思考、充足的思考、最佳的思考、深入的思考和辩证的思考。它的内容重点包括:批判的理性精神,批判性阅读,论证的分析技巧,证据的客观性和质量的判断标准,合理的推理和科学的研究方法,对观念的深层基础的挖掘,构造竞争观点的辩证思维,组织和表达批判性思维的论证。《批判性思维原理和方法:走向新的认知和实践》旨在促进你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帮助你从知识的消费者向知识的生产者转化。书中引用了许多从生活中来的实例,它们将帮助你联系实际来学习、思考。
【阅读有感】
理查德•保罗在其著作《批判性思维工具》如此写到:批判性这一词汇有两个希腊根源:kriticos(意即:恰当的判断)和kriterion(意即:标准)。从词源学上来讲:批判性这一概念的含义是“建立在某些标准上的恰当判断。”在《韦伯斯特新世界词典》中,进入批判性有关的词条显示“以仔细的分析和判断为特点的”,并且:“严格地理解,批判性指尝试对事物的好坏进行客观的判断。”
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说过:“我教不了别人任何东西,我只能促使他们思考。”《批判性思维原理与方法》这本书的作者在加拿大教授批判性思维的课程时谈及此书的写作动机,他说到他此前在英国和加拿大的研究生课堂上,聆听西方同学们的分析讨论发言时,不知道怎么提出合适的问题,多半时间他只是一名听众……我想这是中国长期以来应试教育导致的弊端,对如何思考这一重要能力的重视程度、培养力度都不足。我们经常在课堂上教育学生,对于前人的经验总结,要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由表及里、由此及彼。但是,在学习过程中我们究竟应该怎样开展这几项工作呢?
首先要改变学生便被动接受为主动获取的教学模式,往往教师在课堂上讲,学生在课堂上被动的学,所有的知识都是先入为主,学生缺少思维的过程,对于所学到的知识不会进行去粗存精,去伪存真,原因就在于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没有进行批叛性思维去对于所学到的知识进行处理,“学而不思则罔”,这样学生越学越乱,丧失了条理,无法从所学的知识中获得自己想要的东西,也不能将所学到的知识进行抽提,而进行二次创造,转化成生产力。所以中国的基础教育在全世界是一流的,但是在顶尖领域与发达国家尚有一定差距,缺少批判性思维也是原因之一吧。
虽然高中生物教科书中设置了“活动与探究”的环境来培养学生的思考与反思能力,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受各种外界因素的制约课程往往难以真正开展,课堂上这些活动依然还是跟着老师节奏在走,无法真正做到让学生在探究中学,在探究中接受,依然还是一种由老师主导的被动接受的过程。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要鼓励学生提问,问题的提出和解决都是思维的过程。
批判思维的过程其实也是一个人对于一个观点,一个理论,一个体系进行认真思维,探索,评价后得结论的过程,所以在进行批判思维的过程中,思维者必须对复杂的问题进行有条理的思考,并且不断搜寻证据,信息,并且选择合理标准,从而得出在标准下的相对精确的结果。批叛性思维是一把双刃剑,只有保持一种求真,开放的世界观才能有益,如果走入歧途,将自己带入钻年角尖的思维模式则不可取了。
《教育的力量》 读书心得
江苏省江都中学 教学能手 孙广法(2)
【阅读书目】
《教育的力量》
主编简介:李镇西,我国有名教育专家,一位深受孩子喜爱也深深爱着孩子的老师。他在语文素质教育、青春期教育、“后进生”转化、班级民主教育等方面进行了富有成效的探索实践。他的教育理念是:“朴素好看关注人性做真教育,幸福至上享受童心当好老师。”
【书目简介】
本书是李镇西、魏书生、高金英、万玮等教育名家及部分很好教师撰写的一本旨在服务教师、指导教师,帮助教师提高教学艺术的职业素质培养书。这些作者具有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他们紧紧围绕“后进生转化”这一教育中的难点问题,通过大量生动鲜活的实践案例分析、精彩纷呈的教育故事以及深入独到的理性思考和实践心得,为广大同行献上了一份可供借鉴的行为指导,同时也充分展示了“教育的力量”。
【阅读有感】
李镇西对于后进生的转化提出了很好的建议:
第一,注重情感倾斜;
第二,唤起向上和的信心;
第三,引导集体舆论;
第四,允许不断反复;
第五,要以鼓励表扬为主。
李镇西在爱心与教育中,曾专门谈到如何降低后进生的学习要求,然后慢慢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信心,进而提升他们的学习方法,简单地说,就是根据不同后进生的的学习基础和学习成绩,不同程度地降低要求:或减少作业量,减轻作业难度,或根据具体学生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布置带有个性特色的作业,或干脆不布置作业,而是教他们抄写有关的段落等等。
当然,很多老师都有着丰富的经验,但不是任何方法都中百分之百的能够解决所有问题,所以在转化后进生的问题上,还得靠老师在实践中探究,不断总结。
《教育原来如此美好》 读书心得
江苏省江都中学 教学能手 孙广法(3)
【阅读书目】
《教育原来如此美好》
作者简介:包祥,安徽籍,大学读化学专业,教育管理研究生,教育世家出身,高级教师,全国资深教育家,曾任教师,班主任,教导主任,校长。
【书目简介】
《教育原来如此美好》是作者多年来对教育探索与实践的所悟、所思、所得。书中记录的是作者做老师,当班主任.尤其是任校长的体会、感受和思考。《学校的变革会悄然而致》,有校长们领导和管理学校的重要信息;《书卷气》篇,则呈现了师生阅读后的共同愿景;《教育的最优化与学习的最优化》,向您倾诉了师德的本质是爱;《教育连通世界》,把您带到异国他乡,领略域外的教育故事。作者在倾诉:教育要自然化,只有遵循规律,才能做好教育;教育要人文化,让校园成为师生生命成长的精神家园;教育要国际化,"兼容并包"让教育的路走得更宽阔。书中每篇相对独立,便于阅读、思考和应用。故事生动,语言流畅、幽默,可读性强。
【阅读有感】
包祥说:教育是一潭明镜的水,当你丫在清澈的潭水边,观山色湖光令人陶醉,当你真的纵身一跳,又会觉得深不可测,原来不知教育如此深奥。
教育是什么:孟子说:择天下英才而教育之。孔子说:因材施教。庄周说: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韩愈说:教育及传道授业解惑。英国伊顿公学认为:教育是习惯与艺术。
在不同人的眼里,给教育有不同的定义,但是大同小异,殊途同归,既有教给其知识的过程,又有育其品格的过程,两者不可偏废。我认为,教育二字,当以育为先,教为后;育得当,而教自从。
教育当以育人为主,做人在前,做事在后;立德为先,立学为后。而教育的本质就在于教会学生立德,立学,立业。此是教育的核心内容所在,而各种五花八门的教育法,诸如:“家教三招”,“五个读书技艺”,“七步教学法”只是对于其进行的支离破碎,一鳞半爪的抽象的解读,而现在很多的专家,用那一点的理论去空谈教育,用五彩眩眼的投影把教育搞得乱象丛生,甚至制定出一些所谓的教育考评标准,规定上课必须有哪些流程,如果没有便是一堂失败的课,例如:规定,课上如果不用投影上课,便认定为是一堂传统低效的课,便是一堂不好的课,简直可笑。将这些原本是教学时的附加手段和工具,当作教学必备条件之一,甚而列入评价标准,简直可笑。岂知教育本无定法,抓住核心便是好课,何必拘泥于形式?历代大家的课堂都是各有特色,刘文典在西南联大时上课,便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包祥老师在书中描述:他讲学仅用一支粉笔,一块黑板,无需花花绿绿的投影,大道在简。而教育只要不偏离教育核心,便是好课。
苍天赋予人类的,是最唯美的黑白世界。围棋是黑白世界,太极图是黑白世界,书法是黑白世界 ,钢琴是黑白世界,安徽徽派建筑是黑白世界,老师在黑板上写字变是黑白世界。教育手段仅仅是为教育服务,需要时则用,不需要时则弃之。“五色令目盲”,乱色艳色让孩子们眼躁心躁,让老师心浮气躁。所为回归教育的本源,将教育做成艺术,享受教育的美好,才是我们现在要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