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江苏省江都中学 发布日期: 2018-06-08 访问量:284 |
据悉,本次大赛除了扬州地区的参赛者,还吸引了来自北京、上海、广州、南京等地的写作爱好者积极投稿;在众多投稿者中,有专业作家、公务员、媒体工作者、教师、学生等;年龄层次则从8岁到80多岁不等。值得一提的是,我校语文教研组组织骨干强化对高考作文的系统研究,今年姜伟婧老师的试水作文脱颖而出获大奖,并在网上“爆棚”,是继2015年何永康教授在《扬子晚报》评点我校学生满分高考作文的又一延续。
(姜伟婧)
我读《红楼梦》,觉得最动人的情节是:宝玉挨打后,疼痛在床,挂心的却仍是黛玉,担心她为自己伤心垂泪。于是托人送去两方旧帕,送帕的人不解,宝玉却只笃定对其保证:“你放心,她自然知道。”
没想到,黛玉一见,真的懂了,含泪写下《题帕三绝》,托人回赠宝玉。自此,宝黛间的那些求全之毁、不虞之隙逐渐冰消,双方心意得以明了。
我想,真正默契的语言就是这样吧!你不说,一个眼神,一方物件,心意已然传递到对方心底。当局外人都在纳闷疑惑时,此二人已在心田自建灵犀桥,容不得他人插足其间。一方旧帕,便是宝黛无人可共享的秘密语言。
人类真是奇怪的动物。心中的婉转情思,喜怒哀乐,总不愿明示,却往往以曲折的方式诉说出来。有时是环境所迫,有时是自尊太强,或不便明说,或不愿明说。那些婉转隐晦的心事,被注解成言语的密码,等待有心人去破译了。
然而事事总不遂人愿。
我们不会忘记翻飞的历史长卷里,那一个个孤独的身影:雄浑如曹孟德,也会临江口占一句:“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他的“沉吟”里,是求贤而不得的悲慨。清高如刘长卿,也会在冷夜里“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他的琴弦里有淙淙如流水的情怀,却自伤于遇不到知雅意的钟子期。英雄如辛弃疾,亦会在登高时叹一声:“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那一声声拍遍栏杆的清空之响,终究成了无人可诉的孤绝之音。
是啊,哪有那么容易!毕竟,这世上并没有两片相同的叶子,而每一个生命个体也自有其性情、禀赋、立场,语言的“巴别塔”也由此矗立人世,因而那些绵密情思、壮伟抱负,常常在书写下后,就成了没有回音的绝响,似也是人之常理。
欲诉谁人能懂?是否这曲折的诉说,就全然没了意义?我却觉得,每一次诉说,都是一次生命的记录,这今生今世的证据,若能在同代人中等到知己,固然好,然而如若没有,也不是我们不去记录生命的理由。别丢了那些心有持守的岁月,去用语言见证自己生命的历程、来时的意义。它们都会在历史的印痕里,留下深深浅浅的一笔,留下语言的隔代知音。后代的读者,再仔细回味这曲曲折折的语言,品读出书写者重情愈斟情的心事,一定会被感动。因为这语言的密码里,藏着对情的珍视。那一笔一划的纸短情长里,那一弦一柱的华年追忆中,那一山一水的丹青卷轴间,藏着中国人最古典善感的情怀,藏着平平仄仄欲诉难诉的心事。